大暑如何养生 消暑降温是关键
炎炎大暑时节已经悄然降临,这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独有的一个特殊时刻。每年的7月22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此刻正值“中伏”前后,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的到来,气温飙升至顶峰,农作物也在这旺盛的生长阶段。
大暑,寓意着极致的炎热。此刻的天空,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详细记载:“六月中,暑,热也。热气在此时期达到极致,月初为小暑,月中便为大暑。”随着暑气的不断累积,大地进入了炎热的顶峰时刻。大暑节气不仅仅只有炎热,雨水同样频繁光顾,常常是汗如雨下,湿热交加,容易耗气伤阴。此时应该注重饮食调养,选择食用一些强身健体、消暑降温的食物。
大暑节气中的民俗活动也尤为丰富。民间流传着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此时正值各地农作物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刻,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繁重。关于大暑的谚语也反映了这一节气的特点:“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大暑时节也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雷暴频繁,高温日数集中。
在养生保健方面,大暑时节尤为重要。此时阳气最盛,对于那些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阳虚证,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由于大暑时节气温极高,心气容易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中暑,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防中暑成为大暑节气的重中之重。
饮食方面,暑天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强调食养的重要性,认为食物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随着大暑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感冒等疾病也开始进入高发期。虽然现在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一应俱全,但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仍有可能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常,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在大暑时节,我们不仅要注重防暑降温,还要关注身体健康,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暑节气是一个既充满生机又充满挑战的时节。在这个时节里,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养生保健,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起居,以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