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为心梗发病高峰 不良生活方式是祸首

吸脂塑身 2025-05-30 12:00吸脂手术www.wozhengxing.cn

随着季节的转换,尤其是在秋冬交替之际,心肌梗塞这一心脏疾病开始频繁发作。在总医院,国庆期间的八天内就收治了五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这些病患因及时送治,并在心血管内科成功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终幸运地恢复了健康。正值心梗多发季,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预防这一疾病。

心梗并非偶然,它也有其季节性规律。初冬与暮春是心肌梗塞发作最为频繁的两个时段。据德国《医学世界》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年的4月和11月,心肌梗塞的发病和死亡率都会达到高峰。为什么心梗与季节有关呢?这要从气象条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来。气温的骤然变化对人体的心血管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当温度下降时,人体耗氧量剧增,心脏需要调整心率和血压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心肌的需氧指数也会随之增高,导致心肌缺氧现象加重。

对于最为凶险的心肌梗塞,其发病的外因主要是冷空气引发的冠状动脉痉挛,加上严重的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塞。虽然表面上看是“冷”导致的,但深入分析,这与气温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在我国,11月是冷空气最为活跃的月份之一,气温变化幅度可达7℃至10℃,这样的变化对潜在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源泉,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才能正常工作。当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其弹性减退,附着于管壁上的粥样斑块会使管腔内径变小,甚至完全阻塞,这就是造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据杨永健教授介绍,95%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都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一旦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就会使心脏严重缺血,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都有先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这些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憋气、上肢麻木、心慌、气急、烦躁等。在心绞痛发作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等。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疼痛部位在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心前区。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疼痛部位,如右胸、下颌、颈部等。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明显上升,急性心梗的发病年龄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不良生活方式是年轻人患冠心病甚至引发急性心梗的主要原因。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这些都是引发冠心病的直接诱因。

心梗治疗:溶栓与PCI的不同选择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缩小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更要防止猝死,确保患者不仅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在康复后能够保存尽可能多的心肌,维持有效生活。

针对开通梗死血管的方法,杨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两种主要途径: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方法虽然使用简单、疗效确切,但其存在的缺陷不容忽视。包括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低、有出血并发症、适应症较窄(仅适用于约20-3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残余狭窄重以及再缺血或再梗塞发生率高等问题。

相比之下,直接PCI在急性心梗治疗中表现出更优越的效果。研究对比发现,直接PCI在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心功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恢复和挽救存活心肌方面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命悬一线的时刻,抢救越早越好。杨永健教授指出:“除意外事故外,80%的突然起病而致死的病例在1小时内发生,且死亡往往发生在发病后的头三天内。”患者及家属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应立即果断处理,及时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

在实际救治过程中,仍有许多人存在误区。有的患者忽视心梗的紧急信号胸痛。由于心梗常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部分患者往往因为不愿叫醒亲属而坚持到天亮才寻求医疗救助,从而错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还有些患者误以为突发胸痛是普通的胸痛挺一挺就过去了。甚至有的心梗发生在白天,但他们仍然按部就班地排队挂号等待看病,这无疑耗去了抢救的宝贵时间。普及心梗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心梗的警觉性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迅速识别心梗症状,果断采取急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上一篇:dota巨牙海民_dota 巨牙海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