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睡眠长期不足 大多数孩子白天都感困倦
关于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问题的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超过七成的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每天的时间仿佛被压缩得越来越少,尤其是晚上,常常熬夜做作业和复习功课。这种现象在上海的徐汇区尤为显著,初一男生小郭的生活状态就是典型的例子。晚上十点半,灯光下的他仍埋头苦读,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成为常态。每天早上七点出门,还要坐校车去学校,这短暂的二十分钟内是他唯一的休息时间。他的父母对此却深感无奈和担忧。他们不仅担心孩子的身体发育问题,更担心他的睡眠问题会对其未来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我国儿童睡眠长期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教育部和上海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睡眠研究小组的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存在睡眠行为问题,其中不乏婴幼儿群体。进入学龄期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明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江帆指出,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远低于应有的标准。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学生的睡眠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比始终处在垫底的位置。与国外同龄儿童相比,我国学生在学龄期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少了大约四十到五十分钟。高中阶段这一差距更是扩大到一小时以上。
缺乏睡眠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刘玺诚指出,良好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睡眠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是一种生理修复和能量储备的重要方式。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对孩子的身高、体重以及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江帆团队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如果每天睡眠不足九小时,肥胖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缺乏睡眠还会对孩子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面对难题时,虽然孩子可能通过额外的努力来弥补睡眠的不足,但长时间下来会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严重影响。睡眠不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娱乐;家长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睡眠习惯;同时加强父母对于睡眠卫生知识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因此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小问题除了可能是粗心所致外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缺觉的可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平一条健康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充足的睡眠中得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今日安眠,明日阳光照心头。”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的校长张基广,曾用这样的言辞描述教育的真谛。对此,孙宏艳专家解读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于让孩子们拥有好的睡眠质量,精神焕发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从而缓解压力,避免选择极端方式解压。
这并不是孩子们不想睡个好觉,也并非家长们不愿让孩子安心入睡,而是与当下国家的用人制度、就业压力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像无形的巨石,让家长们焦虑不已。身为独生子女,孩子们承受的压力更大,这也让家长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孩子身上。孙宏艳坦言,孩子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医学界、教育界以及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真正保障孩子们的睡眠健康。
专家们指出,上学时间过早和完成作业时间过长是剥夺孩子们睡眠的主要原因。早在2007年,上海市对小学和初中生的早晨上学时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数据显示,经过四年的观察,孩子们的睡眠质量有了显著改善。睡眠不良习惯下降4.2%,睡眠焦虑减少10.8%,频繁夜醒和异态睡眠也有所下降。
江帆专家指出,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睡眠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孩子与父母同睡。如果父母自身睡眠不足、缺乏规律的睡眠习惯以及缺乏睡眠健康知识,那么孩子出现睡眠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如今,电子产品如游戏机、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对孩子的吸引力极大,但长时间使用这些设备会影响孩子们的睡眠质量。建议家长们在午饭后让孩子稍作休息,午后的小憩30至45分钟有助于孩子们恢复精力。
在喧嚣的生活中,孩子们的睡眠质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们在充足的睡眠中健康成长,充满活力地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毕竟,“明天的阳光,需要今晚的好梦来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