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甲流,现在需要做什么
本报记者孟庆普报道,随着季节的转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我国内地突然发威。经历了相对平稳的夏季后,进入秋冬季节,疫情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
自10月以来,我国内地病例数激增,并报告了数十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据卫生部通报,一个月内,甲型H1N1确诊病例数量从不到2万例陡增至4.6万余例,令人震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指出,今年流感季节的高峰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到两个月。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警告,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第二波已经开始。目前专家对疫情走势的初步判断是,由于这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其传播能力是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四倍,未来疫情仍将呈上升趋势,全国可能出现波浪起伏的状态,预计疫情峰值可能出现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甲流”病毒已经流行了六个月以上,特别是在南美洲已经度过了一个冬季,但目前尚未发现重大变异的迹象。
关于“甲流”的致死机理,仍然有许多未知领域。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全球报告的“甲流”死亡病例中,许多是年轻健康的群体。对此,专家们仍在深入研究。国内临床专家对“甲流”致死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王辰表示,对于“甲流”病死率的计算是建立在季节性流感的基础上进行的推测。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兴旺强调,对于高危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尽早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鼓励轻症病人居家治疗休息,重症病人则应到指定的综合医院或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学校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截至10月28日,我国内地报告的学校聚集性疫情超过96%。卫生部门指出,“甲流”病毒非常容易在学校传播。校医缺编、家长防控意识淡薄等问题成为学校防控的软肋。许多家长因担心耽误孩子课程或图自己方便,忽视防控规定,造成学生带病上课,加剧了“甲流”在校园内的传播。
和卫生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这一严峻形势。除了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外,还针对重症病例救治开展多次培训。卫生部正在研究组织对口支援制度,包括省际之间支援及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支援等。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在防控“甲流”的战斗中,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紧密合作,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显得尤为关键。正如贺雄所强调的,我们的敌人是共同的,那就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甲型流感。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余宏杰特别提醒广大师生,坚决落实“有病不要再上学”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许多学校实施的晨检制度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晨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体温检测,更是对孩子们健康状况的关心和负责。通过晨检,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疫苗作为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中国在9月率先启动全球“甲流”疫苗接种工作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加速疫苗接种步伐。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尽管疫苗短缺问题严重,仍有不少人因为对疫苗安全性的疑虑而拒绝接种。特别是在美国,有高达62%的民众表示不会接种疫苗。在我国,许多家长在接到学校关于接种“甲流”疫苗的通知时,也会对孩子的安全产生疑虑。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强调,尽管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但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的卫生专家曾光也表示,“甲流”疫苗从生产原理、实验过程到实际接种情况都是安全的。我们应该对疫苗的安全性有信心,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系统电视电话会上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认真完成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他要求医务人员带头接种“甲流”疫苗,以消除公众疑虑,提高接种率。
在这场关乎人类健康的战斗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一份力量都是宝贵的。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防控“甲流”做出贡献。无论是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还是卫生部门的全力以赴;无论是学校的晨检制度,还是家长的关心与参与;都是我们对健康的坚守和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赢这场防控“甲流”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