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危险因素诱发男人急性心肌梗死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即为猝死。猝死的原因众多,其中因急性心肌梗死而引发的猝死尤为常见。据报告,中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4万,男性的猝死发生率尤为突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心肌持续而严重的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疾病。其成因复杂,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的形成有关。患者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或在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饱餐后,都可能发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已有高血压的征兆,且近半数患者伴有心绞痛、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多样,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会感到乏力、胸部不适、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发病时,胸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伴随胸闷及心前区不适,多在清晨发作,痛感强烈、持续时间长,并可能伴有濒死感。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心跳过速、体温升高等。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等。还有少数患者在心肌梗死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臂疼痛、咽喉痛或牙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众多。长期压抑情绪,特别是隐忍不发,可能加大心脏压力,引发心脏疾病。对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男性,隐忍不发的人与发泄情绪的人相比,心脏病发作甚至致死的几率更高。“三高”患者,即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也较高。长期熬夜也易引发冠心病,特别是冬季熬夜,因气温低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吸烟同样是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首先要关注心理健康,避免长期压抑情绪。“三高”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长期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限酒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让我们共同关注和重视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运动与健康:焦虑、睡眠与饮食的平衡艺术
运动是缓解焦虑的良方。每天只需坚持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或气功等,生活便会焕发新的活力。但针对不同的健康状况,运动的时间与方式需灵活调整。对于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及高胆固醇患者,清晨运动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最好在下午2点以后或晚上进行锻炼。保证每晚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让身心在周末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管住嘴,健康便掌握在自己手中。心脏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低盐、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肥肉、动物脂肪、蛋黄等应少吃,而新鲜蔬菜、瓜果、瘦肉、鱼类和豆制品则是健康的好朋友。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减少甜食摄入,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多吃粗纤维、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因便秘引发意外。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应避免贪凉,不吃冰冻食品,以防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猝死。
限酒是健康生活的必然选择。大量饮酒和吸烟都会诱发猝死。面对烟酒的诱惑,我们应明智地选择生命至上,远离烟酒。
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积极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这能直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当身体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冷空气的刺激会使血管发生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从而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关注和调整。运动、饮食、睡眠、疾病治疗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我们的健康。只有全面关注,才能保持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远离疾病的困扰,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