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疫苗有多内卷
国内疫苗行业透视:上海市场的内卷缩影与竞争焦点
随着国内疫苗行业的深入发展,至2024年,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全面内卷阶段。特别是在医疗资源密集的一线城市如上海,疫苗市场的竞争态势尤为激烈,其中体现出了诸多引人关注的方面。
一、HPV疫苗:价格与市场份额的双重较量
上海作为HPV疫苗接种需求持续旺盛的城市,受到了全国价格战的直接影响。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价格已降至冰点,仅27.5元/支,几乎与日常消费品如奶茶相当。这一价格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销量增长,反而出现了同比下滑44%的尴尬局面^[1][3]^。与此辉瑞的四价HPV疫苗因无法承受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退出市场。本土企业虽然在加速研发九价疫苗,但市场空间已被大大压缩^[3]^。万泰生物的业绩下滑更是反映出整个行业的盈利压力,其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85%,行业盈利能力的崩塌可见一斑^[5]^。
二、流感疫苗:多维度内卷的挑战与应对
尽管2024年冬季流感爆发,但上海的市场表现并未出现显著的增长。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双重策略:一方面是通过不断地价格战,流感疫苗价格屡创新低,部分企业通过降价以刺激需求^[7]^;另一方面则是速度战,提前生产、加快批签发进度,以争夺先发优势^[7]^。
三、肺炎疫苗:市场格局的动荡与品牌竞争
上海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叠加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肺炎疫苗市场呈现分化态势。外资品牌如辉瑞试图重返市场,与本土企业如康泰生物展开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疫苗面临内外夹击,其批签发量显著下滑^[3]^。
四、行业共性困境与区域竞争的加剧
作为医疗高地,上海更早地暴露了行业的结构性矛盾。疫苗研发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创新产品来支撑更高的价格^[8]^。批签发总量的下滑(2024年HPV疫苗全国批签发量降68%),迫使企业更多地依赖低价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1][3]^。
上海的疫苗市场竞争是全国性行业收缩的缩影。价格、研发速度、存量竞争的多维度挤压在一线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仅是一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一场关乎行业未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