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节日菜市场:百姓餐桌成本涨价几何(图)
新华网北京报道,随着长假的临近,老百姓最关心的“菜篮子”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在这个节日里,准备一桌家庭晚宴的成本究竟增加了多少?各种农副产品价格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定物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多个地区进行实地探访,介绍百姓节日期间的“餐桌成本”。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菜价变化备受关注。中秋节后,北京的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迎来了节前订货的高峰。早上不到6点,记者在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看到,海鲜厅和肉厅门前已经聚集了众多等待进货的商户。
据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节日期间,部分畅销农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涨,但商务部门会提前进行部署调整,增加市场供应。除非遇到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否则农产品价格的整体波动不会太大。
在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监测人员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中秋节前后肉禽蛋的批发价格保持稳定。其中,猪排价格自五六月份开始逐渐上涨,目前平均价格已达到每500克15.22元,最高时甚至达到17.2元。但据监测人员预测,“十一”期间,由于北京将加大猪肉的供应量,价格应该会保持稳定。
而在菜价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绿叶类蔬菜的批发价格涨幅最大。大洋路市场的绿叶菜价格上涨了10%,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绿叶菜涨幅也相近。对此,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刘通表示,蔬菜价格的上涨与节日关系不大,主要是由于近期的天气因素导致。他解释说,前几天的降雨和降温影响了张家口、东北等蔬菜主要供应地的蔬菜生长和收购,这是导致北京蔬菜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
记者还了解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节日市场的供应稳定。商务部门加强了对市场的监测和调控,加大了对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和调度力度,以确保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虽然节日期间部分农副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涨,但由于商务部门的提前部署和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整体来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会太大。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为百姓的节日餐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