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也有潜规则
秋天的魅力与潜在风险:一个“凉”字两重天
金秋的画卷中,那秋风的轻抚带来一丝清凉,却也给人们带来了疾病的风险。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里,人们常常沉醉于秋日的凉爽,却忽略了这种“凉”背后可能潜藏的健康隐患。
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旺盛。尽管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但秋季正常的脉搏却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仿佛与羽毛轻轻触碰般微妙。这凉爽的气候却也使得气管、喉、肺等呼吸道的弹性降低,容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得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秋季空气干燥的特性使得呼吸道血流减少,吸气功能随之降低。
更为严重的是,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在此时更容易发作。冷空气的活跃更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等病发作的诱因。在天气变化的前数小时中,人们的精神及情绪也更容易出现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失眠和易激动等症状。
秋季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我们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等;肉类可食兔肉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梨、莲藕等。体质虚弱、脾胃不和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需特别注意饮食的选择与搭配。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莲子粥、银耳冰片粥等,并多摄入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和油腻重口味食品,以免伤及肠胃。同时更要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在享受秋日凉爽的也要注重身体的保暖和饮食的调整,避免引发疾病。
秋天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健康的季节。让我们在欣赏秋日美景的更要注重身体的健康与保养,以迎接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