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验形式满足多元需求打造国民消费新场景
露营经济、后备箱集市等新型消费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燃了新的消费热情之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人民网主办的“2022国民消费大会”于北京盛大召开,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创新消费场景展开热议,共同如何为城市注入活力。
一、打造消费新场景,满足消费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已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力量。在特色优势突出的要挖掘本地资源,打造消费场景的IP效应。如北京亮马河商圈以水资源为特色,通过创新设计吸引消费者。要重视文化在场景打造中的作用,将文化体验感、参与性融入其中。科技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各类创新科技的应用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二、拓展消费时空,提升消费体验
近年来,新型消费场景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改善营商环境,需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激发和丰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要充分尊重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场景,如夜市、古玩市场等。科技在新消费场景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数字化技术拓展了消费的空间特征,增强了消费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三、把握消费趋势,增强消费互动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文旅市场开始回暖。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创新消费场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编制产业规划、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挖掘人文历史内涵等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体验。企业也要适应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把握消费创新升级的新趋势,大胆尝试场域创新。
四、挖掘消费文化,释放消费需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与北京市商务局共同编制的《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强调了“中国潮、国际范儿、烟火味儿”三个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潮”传递出中国人的情怀和浪漫。而“国际范儿”则是因为北京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释放中高端消费需求,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
新型消费场景的出现为消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打造消费新场景的过程中,要突出特色优势,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重视科技的应用,充分尊重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激发城市活力,推动消费不断升级。商业消费与城市发展的核心,始终是服务人民日常生活,消费之真谛在于营造那份贴近生活的“烟火气”。赵春燕在规划北京商业消费空间时,将其划分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个层次,以精准对接各类商业消费空间所服务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在赵春燕看来,消费的本质并非单纯为了营造场景而追求表面的繁华,而是深入洞察并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北京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精神消费的引导,进一步推动物质消费的发展。精神消费的多元性,势必带动消费场景的多姿多彩和丰富性。
从熙熙攘攘的国际消费体验区到温馨便利的社区便民生活圈,每一处商业空间都在讲述着消费与生活的故事。这里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映射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每个消费圈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共同构成了北京商业消费的全貌。
国际消费体验区是展示全球消费趋势的窗口,吸引全球目光;城市消费中心则汇聚了各类时尚品牌,成为都市人追逐潮流的首选之地;地区活力消费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而社区便民生活圈则紧贴百姓生活,提供日常所需的各类服务,让消费变得简单、便捷。
在这样的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下,北京正逐步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消费之城。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服务百姓生活,让消费散发出“烟火气”,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