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地铁电梯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近年来,地铁部门针对自动扶梯的使用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原先的“左行右立”转变为现在的“站稳扶好”。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下。
最大的转变动力源于安全隐患的突出。自动扶梯的梯级高度显著高于普通楼梯,行走其间容易引发踏空、绊倒等事故。数据显示,约75%的扶梯事故与乘客行走直接相关。例如,上海地铁就曾发生过因行走导致的多人后仰摔倒事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扶梯设计规范(GB16899-2011)中已明确不建议将自动扶梯当作楼梯使用,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设备损害问题也是促使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单侧站立会导致电梯右侧梯级链、导轨等部件超负荷磨损,数据显示,右侧梯级链的磨损速度比左侧快30%-40%,这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还可能导致设备提前报废。单侧重载还会使梳齿板和围裙板更易损坏,增加夹卷风险,威胁乘客安全。
“左行右立”的做法还降低了通行效率。实际情况下,这种通行方式会减少扶梯约50%的运力,在高峰时段反而加剧拥堵情况。广州地铁的实测数据显示,并排站立的通行方式比单侧通行整体通过率提高了20%以上。
那么,各地是如何实施这一改变的呢?上海自2012年起不再倡导“左行右立”,并于2019年明文禁止扶梯上行走;北京自2018年起取消“左行右立”的提示,部分扶梯还增设了“小脚印”标识来引导乘客并排站立;广州在2018年首次发声,强调该做法既不安全也不高效;深圳早在2012年就开始转向“站好扶稳”的安全宣传;成都也明确回应不提倡“左行右立”,建议保持静立。
针对这一改变,专家建议,如有急事需要快速通过,乘客完全可以选择楼梯通行,这将是一种更为安全高效的选择。当前,多地正在通过更新标识、语音提示等方式逐步改变这一持续了十余年的习惯认知。我们期待未来每一个使用自动扶梯的乘客都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