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取消预售制更不利于购房者
关于预售制存废的思考与
一、预售制取消可能带来的影响及购房者负担加剧的原因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预售制度的存在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专家指出,若取消预售制,可能会加剧购房者的负担,其原因如下:
房价上涨压力可能会增大。现房销售模式下,开发商需自行承担全部建设资金成本,这部分成本有可能转嫁至房价。相关分析指出,由于现房配套设施成熟,其溢价可能会更高,部分城市的试点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新房供应量可能会在短期内收缩。取消预售制可能导致新房供应阶段性减少,这对资金链紧张的中小房企来说冲击尤为显著,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购房门槛也可能提高。现房销售往往要求购房者一次性支付更高比例的首付,分期付款等灵活方式减少,这对于刚需购房群体来说压力更大。
二、保留预售制的现实考量
也有观点支持保留预售制,其现实考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预售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通过提前锁定需求,预售制能够平滑开发周期,若突然取消,可能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预售制有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当前,房企依然依赖预售回款来维持运营。一些地区如广深等地通过土地出让金分期政策来平衡资金压力,这也显示出预售制的重要性。
三、政策调整的平衡措施
面对这样的争议,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调整预售制时采取平衡措施。
可以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河南信阳等30余省市已经试点现房销售,同时保留部分项目的预售,形成“双轨制”过渡,以确保市场稳定。
强化预售监管也是重要的一环。最高法2025年的新政明确了购房者的债权优先权,从司法层面降低了烂尾风险。
差异化实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线城市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规划来提升住宅开发的可行性,而三四线城市则更注重现房试点。
当前的争议核心在于如何平衡风险分配。在预售制下,购房者需要承担烂尾风险,而现房制可能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市场稳定和长期健康发展,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