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网现金流断裂
乐视网走向衰败的五大因素分析
一、直接触发因素
乐视网在面临两大直接触发因素时,陷入了困境。
首先是因乐视大厦被拍卖引发的执行异议案,需支付高达612万元的诉讼费。公司由于现金流枯竭,无法承担这一重大诉讼费用,导致办公场所面临强制腾退的风险。这一事件无疑给乐视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乐视大厦作为总部资产的抵押,反映了贾跃亭时期资金链断裂后所面临的债务处置困境。这一问题不仅仅关乎到乐视大厦本身,更是揭示了公司内部的财务压力与挑战。
二、长期经营问题
乐视网的经营活动造血功能缺失是其长期以来的一个问题。从2016年至2018年,其连续三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核心业务无法产生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营,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生计。
控股股东推动的“生态化反”战略也存在问题。这一战略导致乐视盲目扩张至影视、智能终端等低关联领域,使得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财务风险激增。这种过度投资与多元化失控的经营策略,无疑加剧了乐视网的财务压力。
三、财务结构恶化
乐视网的债务负担日益加重。从2012年起,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融资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45%升至56%。与此利息支出暴增29倍至5848万元,财务费用占营业成本的6.2%,显示出其财务结构的严重恶化。
流动性持续紧张也是乐视网面临的一大问题。其流动资产无法覆盖流动负债,营运资本缺口巨大。预付版权采购款占比过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刚性支出。
四、运营管理缺陷
在运营管理方面,乐视网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供应商结算拖延导致合作关系恶化,早期采用承兑汇票替代现金支付IDC带宽费用,使得供应商回款周期长达3-6个月。管理层决策失误也是一大问题。创始人贾跃亭的股权质押融资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的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偿债能力。
五、市场影响与后果
现金流的断裂直接导致了乐视网失去持续经营的能力。员工流失、业务停滞,最终触发了退市机制。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过度干预和激进扩张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了资金链危机的典型样本。乐视网的衰败,对于整个行业乃至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