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药品广告发布未根本遏制
本报讯(记者陈晓曼)近期互联网搜索引擎频频成为误导公众购买假药的幕后黑手,其背后的违法药品广告泛滥成灾,这一严峻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不久前于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稽查工作会议上,监管部门表明了决心,今年将加大治理力度,确保互联网信息和交易服务的健康发展。
据悉,尽管去年药品监管部门对涉及严重违法广告的产品和企业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但违法药品广告依然如野草般蔓延,尤其在大众媒体以及互联网上。据统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达到6410件,其中涉及违法广告的投诉竟高达3192件,占据总数近半壁江山。有些性质恶劣的严重违法广告虽多次被曝光和查处,但依然像顽强的小草一样屡禁不止。
今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王立丰明确表示,今年将加大药品广告抽查复审的力度。除了继续强化对电视、报纸媒体发布违法广告的监测外,还将加强对电台违法药品广告的监管。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将重点打击那些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或其链接的网站宣传销售假药的行为。对于那些误导公众、危害人民健康的违法药品广告,监管部门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予以清除。
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枢纽,本应是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平台,却成了违法药品广告的温床。监管部门呼吁广大网民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网上的药品广告,并在遇到可疑情况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也呼吁互联网企业和广告发布者遵守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底线,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这场针对互联网药品广告的整治行动,不仅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互联网信息真实、公正、公平的重要一战。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能回归其应有的健康、正面价值,成为真正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