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造园三境是哪三种培养(中国古代园林造园“三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三境,犹如诗中的三重天,构筑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自古以来,中国造园艺术凝聚了“生境”、“画境”与“意境”三大创作境界。
“生境”便是自然之美,园林设计在模拟山水之际,重视山有脉络,水有源头,使得全园生动和谐。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珠,都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脉动。
“画境”则是艺术之美的体现。造园者将自然和生活素材经过取舍、概括,通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皆是画中的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意境”则是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通过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造园者从“生境”和“画境”中升华,创造出美的境界。计成《园冶》所强调的“咫尺山林”,将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追求无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小中见大”,是一种独特的造园智慧。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如采用园中园的方式创造和扩大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间,使空间愈见其大。
在园林中,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主景与辅景,全部袒露无遗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我国古典园林注重含蓄有致,反对一览无余。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美学规律在园林中有着普遍的表现。园林艺术的关键在于“景”的表现,布局上的蜿蜒曲折都是为了追求景致丰富深远、意境幽深。
除此之外,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虚景胜实景”。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等虚景有时更胜实景,使游人心旷神怡。在造园者的眼里,园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建筑实体和自然景观,而是自然山水、建筑景观与主体审美思想共生共存的载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紧密相连。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诗文与景色相得益彰,使景园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造园艺术,让人在欣赏美景的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