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舍弃 舍弃一切的诗句
古诗中的舍弃之道
江山风月,谁主沉浮?苏轼在《临皋闲题》中的诗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执念、心灵自由的境界。当我们真正放下对物质的执着,便会发现万物本无主,只有放下,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它们的主人。这是一种深远的智慧,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舍得。
谈及舍得,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我们展现了一种豪迈的舍弃观。连千金都可洒脱放手,这种气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大气,更是传达了一种人生的哲理:有时候,舍弃并非失去,而是另一种拥有。
苏轼的《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描绘了放下物质羁绊后,生活的简朴反而更显从容。这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生活本质的境界。
陶渊明在《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体现了舍弃官场名利后的田园之乐。诗人放下世俗的羁绊,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本真。
吕胜己的《蝶恋花》中的“弃舍冤亲寻出路”直接表达了放下一切人际关系羁绊的决绝。人生路漫漫,有时我们需要勇敢地舍弃一些人和事,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出路。
侯善渊的《减字木兰花》中的“底死谩生难弃舍”则描绘了生死关头仍难舍弃的挣扎。舍弃并非总是容易,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白居易的《衰病无趣》中的“今亦将舍弃”则是诗人晚年对生命执念的主动放下。这种放下,是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是对生命的体悟。
管鉴的《临江仙》中的“情知难舍弃”则展现了一种明知该舍却难以割舍的矛盾心境。人生中的许多抉择,都是一场艰难的舍弃。
这些诗句如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舍弃一切”的主题:有放下执念后的自在,有痛苦中的割舍,也有放下后的新生。这些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有时候,彻底的舍弃反而是新生的开始,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