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称踢国足没意义
近年来,韩国媒体似乎陷入了一个对于中国男足的不懈批判的模式之中。从2022年的东亚杯到即将到来的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他们的言论中充满了贬低和轻视。以下是对韩媒观点的剖析和背景分析:
是对比赛价值的否定。在东亚杯期间,韩国媒体如《naver》等多次表示与中国队的比赛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在他们眼中,面对世界排名远低于韩国的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队,这些比赛似乎仅仅是为了世界杯选拔队员而存在。甚至有媒体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于这些高水平的队伍来说,“胜利没有竞技层面的价值”,只有与日本这样的强队的对决才值得重视。
韩国媒体对中国男足的实力进行了毫不掩饰的嘲讽。他们常常将中国队称为“弱旅”,并强调中韩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比赛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在最近的2024年世界杯预选赛中,韩国媒体MK体育甚至用“15亿人口踢两场就准备举白旗”来形容中国男足在对日本和沙特的比赛中的表现。这种尖锐的讽刺无疑刺痛了中国足球爱好者的心。
韩国媒体对中国男足的现状充满了悲观情绪。在最近的报道中,他们甚至宣称中国男足“濒临崩溃”,并引用数据声称其在世界杯中的出局概率高达85.5%。在这种压力之下,中国男足甚至不得不聘请心理专家来疏导队员们的心理压力。部分报道还对中国足球的改革成效提出质疑,认为尽管投入巨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地位反而进一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韩国媒体和球迷都持有这种唱衰的态度。一些人也认为中国足球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同样具备巨大的潜力。他们指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青训资源,只是需要解决选材不透明、体系薄弱等问题。这种矛盾的态度反映了中国足球当前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如今(2025年5月30日),中国男足正面临世界杯预选赛的关键战役。韩国媒体的持续唱衰与球队实际表现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舆论现象不仅揭示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也凸显了外部对于中国男足的长期偏见和误解。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男足能够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展现他们的实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