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发明可弯曲混凝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邓明科团队的抗震奇迹
在汶川地震的灾难性影响之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邓明科团队深感责任重大,投入科研战斗。长达十年的精心研发,他们终于创造了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混凝土高延性混凝土。这种混凝土的拉伸变形能力惊人,达到了普通混凝土的200倍以上。经过加固的砖墙,其抗倒塌能力提升了整整十倍。这一技术的诞生,无疑给地震频发的地区带来了福音。
邓明科团队的技术特点在于巧妙地在混凝土中添加了专用纤维,赋予了混凝土高韧性、高抗裂性的特质。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加固材料仅需10至20毫米的厚度,就能轻松抹在墙面完成加固。这不仅节省了高达70%的材料,而且工期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了70%。这一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在全国的28个省市中加固了超过万栋建筑,估值高达4.4亿元。他们的成果还在央视的《创业英雄汇》节目中赢得了1100万的意向融资。
与此浙江大学徐世团队也在混凝土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拉伸变形能力更是达到了普通混凝土的800倍,因此荣获了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升重大工程结构的抗裂性和耐久性,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国际上的研究者也在不断混凝土技术的创新。重庆大学张志刚副教授师从可弯曲混凝土奠基人Victor C. Li,专注于ECC材料的结构行为研究。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则通过改进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全球范围内的团队都在推动混凝土技术向着更加坚韧、低碳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地震多发区的建筑,这些抗震升级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团队都在致力于低碳化生产,如中建八局研发的硅溶胶混凝土就减少了高达52%的碳排放。这些创新不仅增强了建筑的安全性,也为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邓明科团队以及其他在混凝土领域的研究者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令人钦佩,也为我们提供了对抗自然灾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共同为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