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科目特点及备考建议
一、基础知识板块
题型调整:成语题退出舞台,近义词辨析重新成为焦点。传统的文学常识题转向对作品内容的深入考查,而非对作者生平的泛泛了解。这种变化提醒我们,备考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
难度适中:字音字形题目没有出现生僻字词,病句题的错误类型也均为经典问题。从这一角度看,考试难度是较为基础的,但仍需考生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如字形题中的“辍笔/谈笑风生”,需要考生准确辨识;病句题则要求考生能敏锐地识别出句式杂糅、成分残缺等经典错误类型。
二、古诗文阅读
选材聚焦于明代作品,包括人物传记和诗词。这种选择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某一历史时期的挖掘,也要求考生对明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选材涉及张海迪的《心灵的篝火》,以及人类精神与自然极限的关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关键句含义的理解,这也提示我们,在备考时不仅要注重整体文本的理解,还要能够捕捉到文中的关键信息,深入分析和理解其内涵。
四、作文部分
今年的材料内容讲述了一个火车巡逻员老计每日巡查铁路并向列车敬礼,列车则以鸣笛回应的温情故事。这一命题旨在平凡岗位中的坚守与奉献精神,以及老计与列车司机之间默契的互动关系。这一命题非常有,要求考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要有深刻的社会洞察能力。满分范文示例以书信体形式,巧妙地结合墨子思想,阐发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写作能力。
五、其他特点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7篇古文不列入考查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备考压力。评分标准则强调了立意准确性、内容表达和自由拓展的重要性,如修辞运用、见解新颖性等。这也提示我们,在备考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科目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社会洞察能力。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